陶瓷是中華文明的象徵,提起陶瓷,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瓷都景德鎮,亦或是山東、廣東這樣的陶瓷主產區。然而,位於黃河之畔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同樣生產出了精美絕倫的陶瓷藝術品。
發炎夏日,鄂爾多斯市國禮陶瓷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一邊,新上任的全自動滾壓成型設備全速運轉,各類碗盤、杯具源源不斷地產出;另一邊,工人們堅守傳統手工製作工藝,透過88道工序的精心打磨,完成著一件件高端禮品瓷的製作。今年以來,公司一手抓設備更新升級,一手抓新品研發,加速培育發展新動能。 「我們對生產設備進行了智慧化升級,引進了目前國內最先進的輥壓成型線,日產日用陶瓷可達12000件,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生產成本全面降低。」鄂爾多斯市國禮陶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蘇武松說。
鄂爾多斯市國禮陶瓷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王麗曼 攝)
鄂爾多斯市國禮陶瓷有限公司是落腳準格爾經濟開發區的第一家陶瓷企業,成立十餘年來,公司不斷攻堅克難,成功掌握了在內蒙古高原生產高端陶瓷的技術,並巧妙地將傳統民族文化和陶瓷藝術完美結合,研發出百餘款極富地方特色的陶瓷藝術品。公司透過網路直播、線下訂單銷售等多種管道將產品銷售到了國內多個省市,並與山東、廣東、浙江等陶瓷主產區達成合作協議,發展情勢一片大好。
「目前正在生產來自山東、浙江、廣東等地的日用瓷訂單,已經跟這些陶瓷主產區的供應商建立合作關係,計劃向全國市場全面推廣日用瓷及高端禮品瓷。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挖內蒙古及鄂爾多斯地區的地方特色文化,打造高品質陶瓷文化品牌。
準格爾旗煤炭資源充沛,同時伴生著儲量驚人的高嶺土資源,依托資源禀賦,自2008年開始,準格爾經濟開發區大力發展陶瓷產業,打出了一套陶瓷產業組合拳。在引進禮品瓷、日用瓷、建築陶瓷等傳統陶瓷產業的同時,繼續深挖煤系高嶺土用途,陸續引進多家無機非金屬新材料企業,並與山東工業陶瓷研究院合作成立了內蒙古先進陶瓷設計院,加速向玻纖用高嶺土標準化原料、積體電路封裝用球形陶瓷微粉等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前沿基礎領域進軍,讓工業固廢化身「真金白銀」。
「當地的煤矸石粉、煤灰等各種固廢經過進一步深加工,可以做一些陶瓷的基本原料。透過調整元素配比、原料性能可以製作一些電子先進陶瓷。純度比較高的一些高嶺土可以用作造紙、化工、橡膠等領域,提純以後還可以做一些氮化矽、氧化鋁製品。
透過多年來的積累,現如今準格爾經濟開發區已集聚了14家以生產高檔日用陶瓷、禮品陶瓷、陶瓷酒瓶、建築陶瓷等陶瓷製品以及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為主的特色企業。年產日用、禮品陶瓷5,600萬件,建築陶瓷1000萬平方米,陶瓷酒瓶4200萬件,玻璃酒瓶5000萬件,耐火材料17.6萬噸,研磨材料7.4萬噸,煅燒高嶺土產能30萬噸,光伏玻璃1200萬重量箱。準格爾旗初步形成了資源型地區獨具特色的多元產業群,成為了準格爾旗能源轉型發展的新動能。 (王麗曼)